法新社記者:微軟公司本周發布報告稱,來自中國的黑客組織攻擊了西方政府的數據。外交部對上述黑客攻擊的來源是否掌握更多細節?
汪文斌:昨天我已經回答過相關問題。美方應盡快就其網絡攻擊行為作出交代,而不是散布虛假信息、轉移視線。
《中國日報》記者:7月11日至12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3屆會議就有關國家焚燒古蘭經事件舉行緊急辯論,并以28票贊成、12票反對、7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伊斯蘭合作組織提出的決議草案。決議譴責近期公開且有預謀的褻瀆古蘭經行為,決定在人權理事會第54和55屆會議分別舉行專題討論會和互動對話,要求人權高專就產生宗教仇恨的根本原因提交報告。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中方支持舉行此次緊急辯論,對有關國家再次發生焚燒《古蘭經》事件表示強烈譴責。
中方一貫主張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包容互鑒,反對一切形式的“伊斯蘭恐懼癥”。所謂“言論自由”不應成為煽動文明沖突、制造文明對立的理由。不同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都應當得到尊重。
中方愿同國際社會一道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共同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記者:據報道,古巴外交部11日發表聲明,強烈反對并譴責一艘美國核動力潛艇日前在古巴關塔那摩灣美國海軍基地停留數日,稱該行為是“挑釁升級”。聲明還指出,美國違背古巴人民意愿,非法占領關塔那摩部分領土已超120年,該地近年來實際上已經淪為扣押和折磨多國公民、系統性侵犯人權的地方。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正如古巴外交部聲明所指出的,美國此舉是危害古巴主權的行為。
早在2014年拉美和加勒比共同體哈瓦那峰會期間,拉美33國已鄭重發布公告,宣布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為和平區。美方大炫武力的舉動與拉美各國渴求和平愿望背道而馳,再次暴露其霸道霸凌本色。
中方堅定支持古方維護主權和尊嚴,堅決反對他國干涉古巴內政,堅決反對美國對古實行60多年無情全面封鎖,對古進行政治打壓和經濟制裁。我們敦促美方停止軍事挑釁,盡快取消對古封鎖和制裁。
新華社記者:中方剛剛發布阿爾及利亞總統特本將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消息,能否進一步介紹此訪有關安排?中方如何看待當前中阿關系?對此訪有何期待?
汪文斌:此次訪問是特本總統任內首次訪華。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將同特本總統舉行會談,共同擘畫中阿關系未來發展藍圖,并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中阿傳統友誼深厚,兩國始終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彼此支持。中國是首個承認阿爾及利亞臨時政府的非阿拉伯國家,阿爾及利亞曾為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作出突出貢獻。2014年,阿爾及利亞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成為首個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阿拉伯國家。近年來,在習近平主席和特本總統戰略指引下,中阿關系全面、深入發展,兩國政治互信不斷深化,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內開展了富有成果的務實合作,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密切溝通與協調,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中方期待同阿方一道,以此訪為契機,深化互信、拓展合作、增進友誼,推動中阿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取得更大發展,并為促進中東地區安全穩定、增進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作出更大貢獻。
深圳衛視記者:我們關注到,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陳旭大使日前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3屆會議代表70國就人工智能促進殘疾人權利作共同發言。發言人能否介紹更多情況?人工智能的研究與應用是時代前沿課題,此次共同發言對應用人工智能推進國際殘疾人事業發展有何意義?
汪文斌:日前,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3屆會議上,中國代表70國就人工智能促進殘疾人權利作共同發言,指出人工智能飛速發展,一方面有助于促進實現包容性發展和殘疾人各項人權,另一方面可能加劇殘疾人面臨的不平等。共同發言提出三點主張:一是加強合作,深入探討如何破解數字鴻溝,拓展殘疾人平等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多樣化方式。二是普惠發展,讓人工智能技術的高質量發展惠及殘疾人群體,提高其便利性、可及性和包容性。三是合理利用,推動人工智能促進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對殘疾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
殘疾人是人類大家庭的平等成員。保障殘疾人平等權益、促進殘疾人融合發展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中國作為科技大國和人權理事會成員國,致力于通過人工智能的應用推動殘疾人融合發展,積極為國際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路透社記者:億萬富豪埃隆·馬斯克表示,中國有興趣參與人工智能監管領域的國際合作。外交部能否證實這個消息?如屬實,具體是哪種合作?與哪些國家或方面合作?
汪文斌:我不了解你所說的情況。中方重視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主張堅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原則,規范人工智能發展,始終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參與全球合作。中方愿與國際社會就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加強溝通交流,推動達成普遍參與的國際機制,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治理框架和標準規范。
中新社記者:北約峰會發表領導人宣言稱,中國的惡意網絡活動、對抗性言論及虛假信息危害北約安全,中國正顛覆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包括網絡空間秩序。宣言并稱,單次或累積性惡意網絡活動可視為武裝攻擊,進而觸發北約集體防御條款,北約要提升網絡防務在整體威懾和防務態勢中的重要作用。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我們注意到,北約的網絡安全政策正被個別成員國所綁架,充斥著雙重標準和自相矛盾。
北約宣稱惡意網絡活動可構成武裝攻擊,進而觸發北約集體防御條款,同時卻對個別成員國公開宣稱采取“進攻性”網絡軍事政策“視而不見”;北約宣稱推進和平的網絡空間,同時卻對個別成員國發動的網絡攻擊可能將核大國拖入地緣沖突的危險“選擇性忽視”;北約宣稱維護網絡空間秩序,同時卻對個別成員國拋棄聯合國共識、公然將他國關鍵基礎設施納入網絡攻擊目標“集體噤聲”。
我們希望北約中小成員國在網絡安全上能多一點戰略自主意識,同時呼吁北約特別是北約大國,切實遵守聯合國網絡空間負責任國家行為框架,以負責任的方式,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和平與穩定。
法新社記者:今天,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預計將在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期間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會見。中方對此次會見的主要目標和期待是什么?
汪文斌:關于你提到的問題,可以關注我們發布的消息。
路透社記者:過去幾天,中國大陸在臺島周邊開展了軍事演習,恰逢北約峰會在立陶宛召開。中方是否在向北約傳遞不要干涉臺灣問題的信息?
汪文斌:關于你提到的有關問題,建議你向主管部門詢問。
我們要強調的是,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意志堅定不移。
總臺央視記者:近期,美歐一些官員提出,要對華“去風險”。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談論“去風險”,首先應當搞清楚風險是什么、源頭在哪里。
中國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發揮了重要作用,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于推動解決沙特伊朗復交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是百年變局中當之無愧的穩定性力量、確定性源泉、可預期因素。中國是機遇不是風險,把中國看作風險的來源,完全是搞錯了對象。
當今世界,不合作是最大的風險,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不團結是最大的挑戰。各國應當共同防范的,是政治上搞陣營對抗、策動“新冷戰”的風險,經濟上搞“脫鉤斷鏈”、筑“小院高墻”的風險,軍事上四處干涉侵略、擴大武裝同盟的風險,外交上搞內病外治、對外轉嫁危機的風險,輿論上煽動分裂、鼓吹對抗的風險。中國不是這些風險的來源,恰恰是防范化解上述風險的堅定力量。以“去風險”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實際上是去機遇、去穩定、去發展,本身是在制造風險、擴散風險,沒有人能從中受益。
近一個時期,多家跨國企業高管密集訪華,以實際行動支持對華合作。我們愿同有誠意的各方一道加強對話合作,共同防范化解真正的風險,為世界和平與安全、全球發展與繁榮注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