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臺央視記者:7月13日舉行的中國東盟外長會發表了紀念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20周年聯合聲明,請問中方如何評價?
毛寧:2003年,中國東盟國家領導人共同見證中國率先簽署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開啟了中國東盟關系的新階段。中國第一個加入《條約》,體現了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外交傳統、對東盟發展壯大的堅定支持以及對周邊奉行的睦鄰友好政策。
《條約》根植于亞洲歷史文化,孕育了協商一致、不干涉內政、照顧各方舒適度等“亞洲方式”,是指導地區國家關系的重要準則。20年來,中國東盟秉持《條約》精神,全方位拓展互利合作,走出了一條長期睦鄰友好、共同發展繁榮的正確道路,也帶動了其他國家相繼加入。東盟對話伙伴不斷增加,國際地位和影響不斷增強,東亞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最快、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地區。
在當前國際地區形勢復雜多變背景下,中國東盟外長會發表上述聯合聲明,有利于共同弘揚條約宗旨和原則,傳承發揚亞洲方式和亞洲智慧,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維護地區規則秩序。
法新社記者:美國總統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克里今天上午在北京同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會見。外交部能否介紹會見的內容或成果?
毛寧: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經中美雙方商定,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7月16日至19日訪華。中方將落實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精神,同美方就氣候變化相關議題深入交換意見,攜手應對挑戰,增進當代和子孫后代福祉。
關于訪問的具體情況,中方會適時發布消息。你也可以向中方的主管部門了解。
路透社記者:據報道,臺灣的賴清德下月前往巴拉圭途中將經停美國。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毛寧: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臺官方往來,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分子以任何名義、任何理由竄美,堅決反對美方以任何形式縱容支持“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行徑,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切實履行美國領導人作出的不支持“臺獨”等承諾,停止美臺官方往來,停止升級美臺實質關系,停止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中方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采取堅決有力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塔斯社記者:黑海糧食協議今日到期。俄方還沒有公布最終的決定。同時俄方多次對協議中涉俄部分的履行情況表示不滿意。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毛寧:中方希望黑海糧食運輸一攬子協議繼續得到均衡、全面、有效落實。中方提出了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愿同各方就此加強溝通合作,促進形成更多國際共識,為確保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法新社記者:新西蘭總理今天表示,新方對“印太”地區,尤其是南海和臺灣海峽等地區日益惡化的戰略環境和緊張局勢表示擔憂,他表示期待中國發揮作用,管控緊張局勢。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毛寧:中國是亞太的一員。我們始終同地區國家一道,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我們愿同包括新西蘭在內的各方一道,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對話交流,共同為地區的穩定繁榮發揮作用。
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最重要、最關鍵的就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南海局勢保持總體穩定,希望有關國家尊重地區國家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努力。
《紐約時報》記者: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上午表示,與第一季度相比,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顯著放緩”。我們也看到,中國更多地同美國等國家接觸,邀請美國和歐洲領導人訪華。經濟困難是否成為了中國外交政策的限制因素?
毛寧:今天上午中國國家統計局介紹了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與你的描述有所不同。上半年,中國經濟整體上呈現回升向好態勢,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條件也沒有改變。隨著促進發展的積極因素積累增多,經濟有望繼續恢復向好。
中國一貫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各國開展友好合作,這一點沒有變化。至于中美關系,中方始終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看待和發展中美關系,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動兩國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
法新社記者:俄羅斯官員和官媒今天表示,一座連接克里米亞的大橋由于緊急情況交通暫時封閉,該大橋對向俄方士兵運送物資至關重要。外交部是否注意到相關報道?對此有何回應?
毛寧:我們注意到有關報道。